300year.top | 东门志(東門誌)[RedShell Opration System](killsys.cn 2007.8.26 11:00-18:00 天下第一茶) |
|
.LOG 2007-8-26 11:52上午 (2007.8.23 8:15) 散步搭车到府河, 雨季水涨不见落, 作息时间不相同, 周末相见老同学; 昔日大江成沟壑, 居民离开府南河, 太阳升起处暑后, 半遮半掩暮云角; 水碾不见玉双左, 牛王庙毁无着落, 国人将看东门志, 一个神话将复活。8:28 早上出来的时候,在找这个茶楼的时候,在东风大桥里北河边,意外地看见雷师兄的弟子在让一个外行推;给雷师兄打过招呼后,就要那个人来推我,他费了很大的力气来推,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然后我要他让我来推他,他说累了; 于是我示范着推其他弟子,并告诉他们说推人没有必要用那么大的力气。后来那人也让我推了,发现他是有跟劲的,不那么好推;他说他摔跤还可以,难怪。 一弟子被一旁边老头说是雷师兄的大弟子,他自己更正说不是,大弟子去美国了。我推他的时候,发现他有跟,但还没有落跨,就对他说“还没有落跨”,他问我怎么回事,我叫他去问他师父。那个人临离开的时候,给每个人握手,并介绍自己姓胥,懂摔跤。 2007-8-26 12:20下午 找了一圈没有找到天下第一茶,不过歪打正着地绕着大慈寺周围的僻静小巷走了一圈,看来不久就会成为又一个旅游之地。不过我想的是,老白果树那里的庙产,碑文上已经写明是归属大慈寺,看来牛王庙有些眉目了。 ============================= 在成都东郊工业区和南郊教育区之间,有个极少有人知道的山----窦燕山。 成都东北郊区的龙潭寺,因1950年解放初期土匪猖獗而名噪一时,不过名声很恶。剿匪结束后,从龙潭寺往南的广大郊区陆续建立起来带有军工性质的几百家企业,这是后来所谓的三线建设的典型产物,是国家的战备战略工业基地。 ====================== 东门志(東門誌)2007-8-26 12:30下午 战神基地----成都无缝钢管厂(六五厂) 是什么样的武器,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答案只有一个----大炮,这个后来被斯大林尊称为“战争之神”的火器极品,主要部件就是它的炮管;所以在中国的大后方中心地带的成都东门,东东理所当然地要考虑建立这么一个战神的基地----六五钢管厂。 六五钢管厂座落在成都的东大街的延长线上,既承接了太阳东来的紫气,又亘连着古都成都的给养,南北还有沙河和铁路的流畅交通,即便城市失守,凭借着东边龙泉山的余脉----沙河堡和塔子山以及府河沙河的天然屏障,完全可以将府河沙河之间的区域作为一个独立顽强的战区坚守,况且守住的还是战争之神,何愁不能长守久安呢? 在塔子山、沙河堡防线的最南端有一个由沙河和秀水河等水流围起来的区域,里面建有一个以前非常神秘的建筑群,甚至附近人都说不出名字,还来才得知叫“望江宾馆”。 望江宾馆1#4#楼分别是东东和彪彪的住所(行宫),战神基地的最高管理机构所在地。 望江宾馆应该叫沙河宾馆更恰当,因为望江公园和望江楼在府河(锦江)边,而沙河或秀水河边的宾馆理应叫做“沙河宾馆”或“秀水宾馆”,取名为“望江宾馆”简直有点匪夷所思。 望江楼和望江公园,供奉着一位杰出的唐代女诗人----薛涛,她在诗歌上的成就比肩李白杜甫,而对国家的作用应该比李杜的作用之和还要大。 薛涛是当时一个官妓,事奉过当朝的十个节度使。只有前两三个节度使可以将她部分当成男人的玩物,后面的七八个节度使,对薛涛的态度更象是对“教母”。薛涛的诗歌有伟男的风范,表面上看以应对及附和之作居多,但是经过历史的洗礼,我们现在只能看见她的应答之诗,而原诗作者和原诗流世的又有多少呢? 很显然,薛涛实际上教化和训导了后来的节度使。东东也未必不曾暗想,得到象薛涛这样的“教母”帮助,而有利于他对这个城市和国家的治理呢?因为东东一生未有好的“女人缘”,在和平时期更是难以招架身边“婆婆妈妈”的事情,甚至最后死于“后宫”发动并一直领导着的十年“文化大革命”。 将战神基地的行宫,取名为“望江宾馆”,说不定就是想借些“教母”的智慧和灵气。 2007-8-26 03:39下午 六五钢管厂是新中国新建的成都东郊工业基地的最南端。望江宾馆的沙河对岸是牛沙便道的末端,而牛沙便道正是六五钢管厂的南界线。牛沙便道再往南是一片开阔的田坝,在那里的糍粑店过去有座有名的尼姑庵叫“静居寺”,再往南到府河以内从里到外,有几个国民党时代的(军)工厂和成都人的最后归宿----琉璃场,就是火化升天的地方。 从六五钢管厂往市里面行走,是到成都老东门的主要通道,在大田坎那里有一个“黄金大转弯”,附近有一座“红旗铁工厂”,在“黄金大转弯”鹰嘴上是一所看上去极其普通的小学。 这所小学因为曾有一个小孩在里面读过书,这个小孩后来成为东东都要敬仰三分的人物。这个小孩理所当然的后来成为了一个诗人,“毛大爷”说“诗言志”,其实真正能够用精炼的诗歌来表达信仰和决心的,古今中外只此一人,东东都自叹不如。 让这么一位伟人的英姿和浩气守住战神基地的大门,是最可靠不过的了。但用一个伟人来守住,显然不符合东东的惯有思想,东东更加“相信群众”。于是从大田坎再往城里走不远,有一座不显眼的桥叫“一洞桥”,桥下留着的是水碾河的水。桥头的右边有一条很深的小巷,东东专门到小巷里面的一个典型的院坝里面去过,还和房屋的主人家“亲切交谈”,从此这里成了极其荣耀的地方,每到此地,人们都是怀着“极其崇敬”的心理,去过之后会“感到非常的幸福”,仿佛庶民见过皇帝一样的荣幸。 这条小巷后来按照东东他老人家的意愿,改名叫“全心巷”,通常都将这个名字解释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过东东真正的用意恐怕未必如此,一个更为合理的解释是:即便东东(还有彪彪)不在这座城市的时候,这里全部人的心,都要在大田坎那位伟人的感召下,替当时还不太健硕的新国家守住“战神的基地”! 东东给与这条小巷的,不完全是精神力量,还有物质上的帮助。成都当时都用马桶或旱厕,象全心巷这样典型的成都民居,最多也只有旱厕。后来在全心巷后面靠田坝的地方,特别修建了一座对当地人来说就像宫殿一样的建筑,就是带有空心抽气大烟囱的圆形毛房(原来成都劳动人民文化宫旁边也有一座一样的毛房)。 据说后来“首长”(都以为是东东)来小巷以前,在已经将晦气抽得很干净的毛房里面,还会在毛房里面洒香水。受到这种宫廷般气息长期熏陶的人们,不只是这个全心巷的居民,还有一群“祖国的未来”。 不管其他人是不是相信,毛房旁边后来还设立了一所“抗大”,这是按照“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模式建立的革命小学,只有两个班,小学一年级的小学生,自己上学还要提着或顶着小桌子凳子到“学校”,放学后还要把桌子凳子带回家。这样大约只办了一年,后来全部并入了正规小学,但因为他们是在春节后入学的,后来在小学大约三年级的时候,按年龄大小分并入了上下两个年级。这种折磨小孩的教育方式,效果如何只有等待历史了。 2007-8-26 04:31下午 东东是一个资格的农民,一辈子在大城市里也没有把脚上的泥巴洗干净过。在革命成功后,他不知道如何享受城市里面的物质条件和精神生活,最后被一个上海的三流女演员彻底洗白了情感系统,还不知到后世能与谁相亲相爱直到永远。 大田坎的那个小学生,其崇高气节和丰富情感应该是东东心目中的理想之人,但成为伟人之前的那个在成都街上课后满街乱跑的小娃儿,成都话应该就叫做“街娃儿”,那种有坚强战斗意志和坚定不移信念的成都街娃,说不定就是东东来世的理想模型。 人类的本性都有追求幸福安宁的需求,东东遍历偌大神州,发现只有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之都市才有人类和平安详的面容和生活,也只有这里才有可能孕育让他欣赏并认同的诗人土壤。如果基因技术在东东时代就成熟的话,东东一定想让他的文化基因传递给一群这里的街娃。这样也许这些街娃长大后,至少可以再出现一个象大田坎那个街娃一样的志士吧! 后来有一句描述这里的话成了不太经典的东东“语录”,这就是:“四川很有希望”。 到底很有什么希望,希望什么?东东没有明说,留给世人一个永远的谜。 2007-8-26 06:01下午 伟人的想法,大家只能猜测;凡人的生活,确实格外的真实。 大田坎的街娃,后来果然成为伟人。战争年代,已经成为伟人的大田坎街娃,有一个祖籍浙江绍兴的通讯员,这个来自书香门帝的通讯员长得高大健壮,性格沉稳,行动干练,深得街娃伟人的赏识,还同去过朝鲜战场。后来被送到哈军工大深造,毕业后被分到后来的成都无缝钢管厂(六五钢管厂)从事技术工作。 这个通讯员在家排行老幺,大姐在日本鬼子108架飞机轰炸成都的时候被炸死(当时弹片击中肚子,肠子爆出一坝,肚子里面还有一个几个月大的婴儿也同时被炸死;同时被炸死的还几岁的“三妹”、同院坝的一个太婆,他大姐的二女儿额头中弹晕死过去,只有大女儿幸免,地点就在成都北门文殊院旁边的愣庆庵街上),留下两个漂亮的女儿(二女儿后来被救活)。 房屋被炸毁后,两个漂亮女儿当时只有6岁和8岁,二女儿7岁的时候,她父亲为了再娶借了别人20个银元,到二女儿8岁的时候也没有钱还,只好将二女儿抵押给被人当丫头。二女儿大约给别人当了六年的丫头,突然被父亲以20元的彩礼许配给了一个从小自简阳土桥沟进城来学习织布技术的农民。大女儿因为读过几年书,幸运地嫁给了一个部队的军工,后来随军南下,最后到了昆明军区步兵学校定居。 等到这个通讯员意外找到他大姐的这个二女儿的时候,她已经是七个(死了两个)孩子的母亲,好在后来的社会生活改善了,孩子们都还健康,一家人还算顺利平安。而且他大姐的二女儿的家竟然就在一洞桥再往城里走一点,这个地方有一个在成都很有点影响的名字----牛王庙。后来成都修建一环路的时候,将牛王庙分成了上下两条街,他大姐二女儿的家在一环路以外靠近六五钢管厂的地方,是从一环路到六五钢管厂的第一个大院。 这个大院当时门牌号码是912号,文革后期中国城乡普遍成立革命大院的时候,这里也成立了远近闻名的912大院。当时的街名是非常革命化的“胜利东路”。 也就是说,从六五钢管厂到成都东一环路,正好大街上有一千家,加上大路两边的小巷院坝总共大约有一万户居民。真应了那句俗语说的好,这就是中国最为典型的“千家万户之地”。 在城市的家和户,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家往往是指店铺,户通常是指居民,也就是说街上住的家庭自然都有一个临街的店铺,而在巷子和院坝里面居住的居民没有店铺,这对后来市场经济在中国流行后,城市终于恢复了她本来的生活面目,都市生活产生的结果泾渭分明。 尤其后来在“全民经商”的大潮中,有店铺的家庭,理所当然地当上了店铺老板,即便没有经商脑力和精力的也还可以将店铺出租,获取的租金可以明显优于住在巷子院坝里的家庭。 二女儿的夫家姓tan,因为是进城的第一代农民,奉信“生意有路人无路”的原则,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在自己铺面开了远近闻名的“包子店”,其独创的“红苕加红糖”包子,让所有人都误以为那是全部用红糖包的糖包子,据这个得意的tan老板老年时候,向他儿子透露,他的红糖包子历史上只有两个人,专门老远来品味出了真情,一个是成都有名的饮食业老前辈,另外一个是走南闯北的老江湖。tan老板后来无不遗憾的说,如果不是后来文革政府不允许居民做生意,他tan老板早就成了大老板了。 2007-8-26 07:33下午 2007-8-27 7:40 2007-8-27 7:30 2007-8-27 7:40 2007-8-27 7:51 2007-8-28 04:28下午 .LOG 2007-9-3 09:38上午 看了一遍昨三天写的,还觉得比较流畅。2007-9-3
11:06上午 |
||
2007-9-3 05:26下午 2007-9-5 09:51上午 很多年前,师兄刚认识老拳师的时候,在同去后子门骑车的路上,老拳师要师兄将他刚买的《夺命连环腿》撕了,虽然师兄并没有把书撕了(因为他是个读书人,有点古典文人爱书如命的味道),但也没有再看过,当然也没有再练习过腿功,因为老拳师会从弟子的习惯动作中,看出他是否还在练腿,如果弟子只是表面上听老拳师的话,暗中偷偷练习老拳师明确禁止的腿功,即便老拳师嘴里不说,心里也会将这个“不听话的徒弟”打入冷宫,永远也别想学到什么功夫。 老拳师的话事实上封了师兄的腿功,对于一个连弹腿的人来说,就只好挨打的份了。好在老拳师也是后补救措施的,就是教了师兄那招进攻手不出击的怪招,后来师兄想起来了,老拳师为什么要这样的教呢?可能是怕师兄出手不知轻重而伤了别人吧!但是不出手不等于只有挨打吗! 老拳师的话经常将师兄弄得糊里糊涂的。还有一个“教单不教双”的说法更神秘,这就是过去更老的拳师教拳的时候,只对一个弟子教,有其他弟子在的时候是不教的。 2007-9-5 10:19上午 2007-9-5 01:21下午 这里所说的教,不是指那种公开的教学,而是“传授”,传授的往往是本门独特的功夫。当然不也排除有些故弄玄虚的嫌疑。不过想想,还是老拳师单独给自己讲解的功夫最管用,象师兄那个“半招功夫救三人”的招式,如果不是老拳师单独给师兄教授并反复演练好几百次,师兄也不可能达到老拳师描述的那种最高境界“赢人不算强,让过方才高”。 看来老拳师也并不是保守,也不是故意不教所谓的上乘功夫,而是“师父引进门,修行靠个人”,也许老拳师平时教的最为平常的那个招式,用到绝妙之处就是上乘。 中国武术通常包含三个方面,拳法、功法和心法,象老拳师这种有很要技击水平,但文化水平又不够高的传统练武的人,拳法功法都比较容易传授,而心法这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描述起来还容易让人误解,所以真正能承接前辈武术心法的,即便是武林的名门望族,也逃不过那句摩比乌斯怪圈似的臼套,即“富不过三带”或者更简单明了的成语“四不过三”。 就是一代创始人辉煌灿烂,二代借父名享受一生,到第三代就只有坐吃山空、穷途末路了。 2007-9-5 01:45下午 父子门所擅长的nullfull拳,其祖师的美名就来自“偷拳”,师兄也借题发挥,除了想学老拳师的迎面掌和袖内肘(92年在济南大总裁判长的那一肘)外,还想“偷心”,知道老拳师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心法,就想偷老拳师的心法,并在初步取得成功后,用侠姐做试验品,看能否在最短的时间里面,培养出冠军高手来,果然侠姐很争气,毫无悬念地拿了几届的冠军,只是师兄所付出的代价是以生命为赌注的“死亡爱情冒险游戏”。 ========================================= 2007-9-5 01:52下午 在师兄给老师汇报替侠姐出气的情况的时候,师兄故意隐瞒了一个重要的细节,就是师兄跪下前,要侠姐男友关门(决斗),而侠姐男友耍横不关门,要召集厂里的部下来一起揍师兄;而且也没有来的及说下跪是替侠姐下跪,甚至连侠姐这个称呼都没有让老拳师知道,老拳师理所当然的认为他的爱徒,因为善良没有还手,在外面被别人打得下跪求饶。 这在武林中是奇耻大辱(就像奶瓶在教室里面,被同学发现和叔叔有不伦恋情一样。本来师兄去故意领受下跪之辱,就是为了向奶瓶赎罪忏悔的,但后来没有告诉奶瓶,因为她读高中正准备考大学,后来考上大学后,大学就在师兄住家附近,也没有去找过奶瓶,再后来都不知道奶瓶怎么样了,因为太忙也懒得去打听。浪漫都是过去式。),师兄这样对老拳师叙述,有苦肉计的嫌疑。老师后来一段时间,是非常尽心地教授着师兄的,甚至后来还一心想把女儿嫁给他,如果不是和侠姐的关系传言太多太复杂,老拳师的女儿知道哪个方面都不是侠姐的对手,怕结婚后侠姐一来找师兄,师兄就和侠姐旧情复燃了,那她这个“丑小丫”只有眼睁睁地看着这对俊男靓女,在众多的是兄弟姐妹中潇洒倜傥了。 2007-9-5 02:18下午 父子门的这个功夫,在传授给象师兄这样的弟子的时候,有这么一种风险,就是“四年不出门”的这个门内特点,如果不是师兄运气好的话,师兄会送命的。老拳师深知当初为什么不准师兄再练习“夺命连环腿”之类的功夫,因为武术不再是过去冷兵器时代那么有实用价值了,火器时代如果过分尚武,这个传统武术的武,会在现在战争中吃大亏的。老拳师明白象师兄这个身架的汉子,没练过武都会把人打死,更不用说再学会象老拳师那种出手就可折臂伤筋的内家功夫,所以教会弟子武德和手德是至关重要的,也难怪门内祖上就传下,招收弟子十不招,所谓教弟子容易,教人难啊!老拳师也有一本难念的经书。 老拳师虽然在全国鼎鼎有名,但是曲高和寡,老拳师可是“高处不胜寒”啊! 那个女成吉思汗,师兄叫侠姐,一个漂亮而心怀杀机的女孩,为什么就不能收为弟子呢?第一次女成吉思汗在老拳师家里出现的时候,老拳师将他自己最心爱的一个最大的花瓶打碎了,如果是在平时,师徒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身手在花瓶倒地前,将花瓶扶住再立好,就像以前多少年都是那样的一样,这次就像是命运之中早就安排好的一样,该打碎的就该让她打碎,象女成吉思汗这样的绝色女子,就是容不下其她的任何花瓶,甚至到任何地方去,那里的第一号人物都会被她征服,如果不愿意被征服的话,后来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其中之一就是这个一号人物要倒大倒霉。 师兄那个“天不怕,地不怕,老虎嘴里也拔牙”的无知无畏的样子,才更像一个在骨子里面重文尚武的传统中国男人;象侠姐这样的绝色女子,也只有不自觉地自己脱下自己的石榴裙,然后自己上了他的床,更伤人的是,师兄以种种借口“不要”她,最后除了彻底服了师兄,还能有其它的选择吗?师兄也是一个会让老拳师这样的一号人物慌神的角色,最开初老拳师叫师兄到老拳师家附近的公园里象他初学拳的时候,没有想到师兄到公园的时候越来越早,最后是每天最早一个到公园,然后喜笑颜开地等着老拳师来教拳,这样的大男孩,老拳师不喜欢才怪呢?还有更深得用意,老师起初是不可能想到的,这个师兄其实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领袖人物各种待人用人识人的功夫烂熟于心,却从来不显山露水。这次师兄下跪受辱的事情,刚开初老拳师还没有看出是师兄的苦肉计,目的是为了老拳师不得不把师兄最心仪的老拳师独有的功夫“袖内肘”传授给他。 老拳师已经在这两个活宝一样的男女弟子面前,不知所错了。 还有第三个不顺呢!自从老拳师在92年济南打过全国的总裁判长后,名声越来越大,也耽心无意中的树敌也越来越多,所以许多武术交流邀请老拳师不像以前那样积极的前往了,而是在推脱不过的时候,让小拳师替他出场。每次小拳师出场,都会大获全胜的载誉归来,但这仍然不能减轻老拳师心里的担心。 原来上级将这个武术比赛规则交由老拳师的门下来制定,而且很显然这是中国进入奥运比赛正式项目的唯一希望,那个华而不实的“散打王”比赛,最多只是个陪衬,全世界都在关注着这个代表东方文化和以文胜武的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横空出世。但是厚武少文的父子门,是没有这种人文实力的,除非师兄象当年在大学搞“第一次武术革命”那样的组织能力,配合国家有关部门正式公开的方式,才有可能搞成是奥运的正式比赛项目,但最后师兄得出的结论让外行喷饭----nullfull不需要走向世界,而世界需要走向nullfull。 2007-9-5 03:14下午 当然上面那话是师兄的大道理,更现实的理由是,练了一辈子的师兄还不如泰森打一场拳。象小拳师那样,几天就让拳韩国业内重新对中国武术和文化“顶礼膜拜”的人,同样一辈子的收入,还不如泰森打一场拳。 师兄在铁工厂内的笔名叫依娃,他和其他四个人成立了一个工厂的窦燕诗社,因为写不出好诗来,就有人建议他先写写散文随笔什么的,于是他就用这个全称叫“依斯妮娃”的简称,作为笔名,在厂报上发表些华丽的文和难懂的诗。 由于依娃在工厂里不求上进,领导都不怎么认识他,所以等只比他大几岁的边厂当上了党政一把手的时候,还在原地踏步的依娃就找了边厂,想借助边厂和他还有点熟悉的关系,看能不能帮他这个小弟一把。但第一次想拍马匹的依娃,就拍错了地方。 边厂只是认识依娃,对他其实一点也不熟悉,依娃那个白面书生的样子,怎么会和打架沾边呢?所以依娃说他想找美国泰森打的时候,边厂以为依娃是想钱想疯了。因为边厂知道在工厂里依娃的收入,因为依娃他们这批大学生最后幸运地赶上了集资建房的末班车,所以厂里有一批象依娃这种情况,急于还清集资款的职工。 所以边厂建议依娃不要去冒险送死,如果是经济上面有困难,边厂他个人可以给予依娃帮助;但依娃还提出过年大年初二的时候,他要带油漆分厂的部分漆工,去上网。边厂误会了,以为依娃想让边厂替他报销代前漆工上网的费用,就说把发票给他,作为厂长的边厂签个字就是可以报销的。 还有一件事情,最后能让边厂后悔一辈子,就是依娃在1999年敢写了一本书,名字叫做“熵变”,当时拷贝在一张3.5英寸的软盘上,依娃将第一个拷贝给了边厂,但后来据边厂说他弄丢了,没有看过,当厂长的那里有时间去看一个业余写手写的40万字的什么破书。而且还是电子版的,用软盘会不会染上病毒哟? 2007-9-5 03:50下午 2007-9-5 04:02下午 临秋风凭红漆木栏,了长空看绿荷水莲; 芭蕉树叶被暴雨扯烂,宁静郊区因打桩翻天; 木楼麻将桌上电风扇不停的转,只有荷塘边不停被敲打的键盘, 对着屋檐下两个一串的红灯笼看,从中午吃过午饭, 因为没有休息所以下午就会疲倦。而且现在的秋风还不足 以将凉爽吹遍,只好靠心静才能获得写作的晾感。 2007-9-5 04:32下午 2007-9-5 04:44下午约好可能去吃老树。 这三件事情,后来演变成了天壤之别的两个人。边厂在权力的温室下,将自己拔苗助长,最后不得不将工厂连同自己卖掉,最后成了捧不起来的刘阿斗。 而这个一言难尽的依娃,最后成了肢解和解构最后国企的幕后操盘手,而且他身上的神奇力量,是乎还会成为一个悠久的传说。 |
||
2007-9-7 11:02上午 边厂后来给开哥说,他很担心依娃去和泰森打,会被打死的。边厂和开哥都对武术是外行。这些外行是如何看待拳击和依娃可能会那么一点武术的呢? 想起原来边厂看见过依娃和边厂原来在检验科办公室里面,边厂的一个同事动手“狂打”过。 当时大概边厂那个同事是个高干子弟(和边厂差不多),名字叫杨姓,杨姓嘴巴喜欢挖苦别人,检验科的人都喜欢下围棋,依娃在跟他们学,所以老和一个老杨一起下,老杨的水平在检验科基本上是最臭的,两个臭棋中午几乎每天都在办公室里下,多少会影响别人休息,可是下棋的人都知道“棋臭瘾大”的毛病,有时候还不听杨姓这个“高手”的指点,依娃也是一个嘴上功夫了得的人,和杨姓难免就有口角,两人都太年轻,说得哪个都不服哪个,于是就会动手,杨姓别看削瘦却有一股狠劲,他不相信依娃会点武术,两人狂打没有输赢,当然是依娃存心让着杨姓的,但旁边的人是看不出来的。 如果边厂从依娃仅有的一次和杨姓动手的样子看,那个样子绝对是只有被泰森打死的。 外行多半不懂,练武到后期是需要“脱武相”的,也就是别人看不出来是练武的。依娃在大学毕业回成都后,已经完全脱去了在大学时代那种生龙活虎的外貌,改为修炼内功,并能进入“以静制动”的境界了。那个杨姓是个资格的清秀书生,戴着金丝眼镜,西装领带油头革履非常标致的可人帅哥,又非常爱干净,平时一点儿灰尘都要抖三下的人,依娃跟他动手,都不知道该往哪里下手。 2007-9-7 04:00下午 依娃那个样子是人们一眼就会产生同情心的文弱书生的样子,平时说话也是轻言细语,从来不说半句粗活,即便与别人争论技术问题,也是个善于倾听的人,该他说的时候也会侃侃而谈,在人多的地方尤其有领导在的地方,通常依娃都不说话,只是听着。 所以给边厂留下的印象,绝对和武林高手粘不了半点边。还有一个认识上的问题,其实是边厂这样的人,注定要对依娃产生误会的地方。边厂自然对风行西方的拳击还有一种“崇洋”的味道,因为泰森的出场费上千万美元,一个中国普通选手能挣多少钱呢? 边厂是个在仕途上一帆风顺的人,从经济和政治上看一个业余中国武术选手,能和美国最厉害的具有“残暴”特点著称的泰森,怎么能相提并论呢?边厂的这个理所当然的想法,也和边厂对工厂的技术情况无知一样,注定会让边厂后悔终生的。 中国武术有个怪圈,就是摔跤怕搏击,搏击怕nullfull,nullfull怕摔跤。而拳击是最接近中国搏击的技击技术,在技术特点上,nullfull就是拳击天然的克星,因为在拳击中,双手推人是属于严重犯规的动作,而双手推人是nullfull被公认的令其它门派望而生畏的技法。当年中国的蔡云龙,用华拳的贴身技法,将西洋的拳击打了个措手不及,蔡云龙后来被评为武术九段。 华拳属于长拳,贴身短打并不是华拳的长项。而nullfull的长项就是贴身纠缠,把人推倒更是nullfull的特长,因此为金钱而表演挨拳头打的拳击运动,如果有人指点的话,根本就不会和nullfull接招。还有一个项目的严重犯规动作,可以说明nullfull这种双手推的威力,这就是冰球比赛中,严禁用双手执杆推人,那是一个致命的动作,据说就有这个犯规动作将对方运动员推倒致死的案例。而nullfull门内就有双手执短杆推击的功法,所以拳击冠军如果找nullfull拳的授业弟子交手,那是找死。 依娃没有时间告诉边厂,依娃是nullfull拳的第六代传人,而且是授业弟子。 2007-9-7 04:43下午 2007-9-7 04:53下午 边厂对依娃的第二个误会是,2000年的大年初二,带油漆工到东门大桥的水晶网吧上网。 在那年春节放假前,依娃将大年初二漆工上网,可以找边厂报销的事情,写在了油漆车间前面的黑板上。很快边厂通过油漆分厂厂长对依娃说,没有那么回事。依娃想一定是哪个嫉妒心强的人,给边厂打了小报告。因为这样如果边厂刚当上厂长就偏爱某些人的话,会应了那句旧话----“偏爱生嫉妒,嫉妒惹是非”,为了不至于惹出更多的是非来,边厂还是让他的这个小兄弟这次作了小小的一点名誉上的牺牲。 不过后来,边厂爱冲动给下属承诺的坏习惯,成了许多人都知道的风格后,当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边厂敬而远之,最后工厂里有本事的人要么离开,要么沉默。 还有一件事情让工厂有本事的人开始实质上的远离边厂。就是边厂用人的奇特方式,这就是“用弱不用强”。边厂喜欢招收新来的大学生,依娃对边厂说,最好对原来的大学生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能力,用熟手比用新手更有效,但边厂的回答让依娃再也没有找过他,边厂的回答是:“来一批走一批,但总要留下几个。” 2007-9-7 05:12下午 2007-9-7 05:19下午 因为油漆分厂厂长正式向依娃传达了边厂的意思,依娃只好在黑板上写了因为“耳误”,初二漆工上网费用由厂长报销改为自己掏钱。有多少钱呢?当时上网费用是每小时4元,即便上网五个小时也才20元,春节期间单位发了不少钱,上网自付也都还能够承受。本来依娃带漆工上网是看哪个漆工有成为“比特士兵”的天赋的,因为边厂误以为依娃找边厂说这事是因为钱的事情,更没有想到边厂说可以报销,当然后来边厂改口更令依娃的行为显得滑稽。 不过因为依娃出尔反尔的两次写黑板通知,让有些感兴趣的漆工索然无味,实际大年初二到网吧的漆工只有四个人左右,本来依娃预计至少有八个。 2007-9-7 05:35下午 如果有谁知道依娃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方面的“战略储备”有多深,就不那么认为了。在熵变一书中,有一个章节,讲了依娃采用怪异但是很堂皇的方式,取得了一张在大学的计算机中心的教师上机证,这个教师上机证可以带其他学生去用机,而且没有时间限制。 十五年后,那些用依娃上机证名义用当时是相当昂贵的机会上机学习计算机的人,用一句话可以间接说明他们的影响----“每块商用CPU上都有他们的牙齿印”。2000年后,依娃安装宽带上网后,只要依娃用非常特殊的字符串发出疑问的时候,就会收到来自不明地方的回音。 2007-9-7 05:55下午 2007-9-8 09:36上午 大学毕业回家乡后,利用厂里需要分析比较复杂的“固化剂多加”的难题的机会,在川大计算中心交了一笔数量可观的上机费,那个西门子7570算是成都最大的计算机了,有40个终端,每小时4元,那时大学毕业生的工资才六十多元。原来在依娃大学里的DPS8有60个终端,每小时的上机费是6元。 为了节省上机费,依娃后来买了英文打字机,后来买了一个型号868的国产有中文输入和磁带记录的游戏学习机,别看这个不起眼的学习机,后来依娃将868借给一个不懂计算机的人学习,那个人不仅用这个机子学会了编写简单的财务管理软件,后来用PC机后,花了一万元买了一个算命软件,经过简单修改用在“电脑算命称体重量身高”的设备上,最后那个幸运的家伙将软件再次卖了400万元。 当然95年组装了第一台PC机后,后来拨号上网,33.6k的上网速度当然对依娃来说简直就是乌龟和世界赛跑,但自从新世纪后装上2M带宽后,基本上可以保持和世界同步了。 原来他们SZ小组设计的行动联系带宽最多只要2K就“绰绰有余”了,而现在的带宽竟然可以达到原先预计的1000倍。这世界属于谁,当然属于最早将世界连在一起的人,这当然不仅仅是物理连接,即便用美国佬的描述也是“网络七重天”,用依娃他们的描述是“九重天”,有老李的诗歌做注解: 九天开出一成都, 千家万户入画图,(对不起老李,依娃改了一个字) 牛王庙街九一二, 炮管沿江到海出。(依娃够威续貂,用的是斯大林的战争之神) 2007-9-8 10:09上午 2007-9-8 10:13上午 2007-9-8 10:14上午 如果说打泰森有点哗众取宠的噱头的话,那么大年初二到成都东门洞儿附近的网吧带10个漆工弟子,就是要给美国佬吃一颗“动心丸”。原来依娃计划那天给美国佬提前开个愚人节玩笑,通过互联网让全世界对美国佬的霸权主义行径持不同意见的人,找到每一个美国驻外的大使馆或领事馆,在同一时刻,在他们的门口扔下一瓶带有象征意义的啤酒,啤酒瓶上用不同文字但写着同样一句话“抗议美国轰炸中国大使馆”。 单个大使馆门口的这个扔啤酒瓶事件,不足以让别人太过意外。但美国佬可没有那么愚蠢,他们会有人去统计啤酒瓶“爆炸”的时间的,等所有爆瓶事件的精确时刻汇总后,他们会大吃一惊,因为所有时刻的误差不超过0.1甚至0.001秒,美国军方高层的心会凉一大截。 显然这是来自中国本土军事最高实力的一个“善意的提醒”。当然依娃那时做还是有点冒险,所以才请10个“绝对可靠的人”,在网吧里帮他。水晶网吧大约有30台电脑,依娃还可以发动其他至少10个人帮他,这样有20台电脑让依娃潇洒,给美国佬开个愚人节玩笑算什么? 本来按照摩尔定理“每十八个月电脑技术发展一倍”,64位机早就应该进入中国内陆了,但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受到了美国军方的严密监控,是出于安全的考虑,才没有过早地将64位PC个人电脑面市的。 在中国数学中64是个最大数,更大的数没有理学上的意义,因为人们在实际中难以把握。而西方人普遍都知道64对中国意味着什么。美国集中了太多世界的精英,他们当然更清楚计算机发展到64位以后,优势会逐渐跑到中国人那里去。这个道理让唯利是图的商人们是不愿意相信的,因为商人们没有国家的概念,只有更大的市场的概念,一个几乎无穷大的中国市场,并不是美国一国那个愚蠢的耀武扬威的虚荣心可以抵挡的。 所以64位个人计算机进入中国内陆普通人家的屋里,是个早晚的事情。可依娃是个有些等不急的角色,他在大年初二的前一天,就专门“独闯”成都清水河,可是那帮官老爷竟然听不懂依娃说些什么,甚至还拒绝接受依娃提供的一张软盘(就是和依娃给边厂的那个软盘内容基本相同的3.5英寸软盘)。 2007-9-8 01:49下午 因为1999年12月26日,依娃在363网站开通了一个个人网站,网站上面就是放的那本书的书稿,所以即便清水河的官老爷不接受软盘,放在互联网上的《熵变》当时至少还是有一个比较年轻的人看过了。依娃记得当时那些官老爷起初并不想放依娃进入他们的钢铁大门,依娃给他们说了那个网址,那个年轻的人看过网站主页上的那首“无题十我(死我)”的奇特玫瑰诗,就出来兴奋地说,“看到了!”后来他们才放依娃进去了。 人是放进去了,但后来依娃说的一些话,更让他们不敢相信。依娃突然对他们三个人说:“别看你们是三个人,信不信,我一分钟之内将你们三个人打倒?” 如果你是他们三个中的一个,你会如何反应?实际上他们的反应和典型的成都人一样,傻了半分钟!如果依娃不继续说笑,恐怕他们永远也轻松不下来。后来依娃说需要30台连接着互联网的电脑,他们不知道如何回答这样的问题,依娃才生气的离开了。 依娃要30台联网电脑干什么,当然和第二天带10个漆工到水晶网吧上网有关。不仅如此,依娃当时住在东湖燃灯寺庙,他选好了一个旧大殿顶上的一个位置,可以很快地放置联网电脑和睡觉的空间;这个空间别人很难达到,因为依娃可以踏瓦而去,别人因为没有练过这个功夫只会将小青瓦踏烂。 依娃当时还将私人电话线接到了工作的厂区里面的试验室内,但是那个已经接好的电话线都40天了,最后还是没有通。(显然有人因为不了解依娃的诡秘行踪及其目的,对依娃这人产生了特别的怀疑,又不好当面问依娃,就背地里不给他接通。因为接通到厂区里面的私人电话线,主要还是要借用厂里没有使用的富裕电话线,所以有权不接。当然后来依娃又接回自己私人居住的地方,是个人的权力也是电讯公司的义务。) 还有两个依娃当时可以上网睡觉的地点非常的特别,一个是府河沙河交界的地区,有蒸汽管线通过,其中有一段是在一个水泥地沟里通过(类似过街涵洞),冬天在那里还“自带暖气”;另外一个地方匪夷所思,琉璃场附近有许多被盗的空墓地,有一个依娃看好的地方附近有差不多十个空的墓穴,那里只要连上电线网线和睡具,依娃也可以在那里呆上许多天。 人说“狡兔三窟”,依娃当时至少有十三窟,而能睡觉上网的地方正好有三十三处。33对依娃来说是一个吉祥的数字,后来依娃总结出这个吉祥数的来历。原来依娃小时候住的牛王庙那个大小院坝共有33个同时代出生的美人儿。 2007-9-8 02:40下午 那么依娃当时要参与什么样的重大行动,不是不愿意说,需要等清水河的官僚们默许后,才能审查后说出。但是前面已经说了,依娃和他们互不信任,但是有一个第三方人士可以通融,就是成都最附近城市的相同机构,可以间接联系,这里不是依娃卖个什么关子,而是要等到一切都办妥后,再写出来给大家看。 反正边厂误会依娃大年初二上网的目的,误会深大了,以至于后来依娃懒得向边厂解释。 2007-9-8 02:47下午 依娃和边厂的第三个分歧,涉及到了依娃(也代表普通员工对边厂的看法)对边厂的根本看法,这个看法决定了边厂的前途,和工厂后来的命运。 2007-9-8 02:51下午 从后来的工厂事实来看,边厂的能力还不足依娃的五分之一,边厂却要傻乎乎地接下“末代国企皇帝”这个中看不中用的权力,足见边厂以前至少是历史类传记类的书籍看少了。 原来工厂的实力人物群中,除了“黄埔军校”的那群“喂不饱的狗”以外,还有以边厂为首的所谓“在职留日派”,或“派日打工派”,他们都到日本“劳工输出”过一年,学得的东西除了周大侠的那句“日川钢板”,依娃没有听到过更有趣的东西;学老厂长到美国去一趟就回来冒充“假洋盘”的女高皇把美国垃圾车连同垃圾一起都带了回来,还有不少到欧洲诸国去见识过的人,回到厂里后“崇洋的继续崇洋”,“媚外的还是媚外”,完全象“被东西洋鬼子抽过脊髓一样”,既没有技术实力,也没有民族骨气!一副只有等着被“扬州屠城”一样被宰割的废物。 2007-9-8 03:11下午 边厂除了任用那批弱将以外,维持边厂统治的是一个不敢公开的三架雌马车,依娃称之为“三个女英雄”。英雄历来就是被利用的角色,这个国企的过去也是。 厂里头头之间不好协调的关系,副厂长和外系下属的矛盾,分厂之间的打架割业,生产和技术部门之间的拉锯战斗,都是由企管主任一弱女但却坚韧的维持着;开发民品市场但被人戏称为“洗钱转移资金”的新路由一个花瓶担当;最牢固封建堡垒中最严酷的肚皮官司的的“泥水匠”由已经离开的李书记担当。 边厂既不懂识人也不懂用人,思想散漫飘逸不定,靠弱女来协调企业最复杂的关系,在不该用强的军品关系中去无谓的深入,在搬迁改制问题上更是应验了那句围棋的滑稽谚语:“长考之后是臭棋”! 不过边厂的悲剧不是他个人的悲剧,是“整整一代大学生的悲剧”,是整个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体制的悲剧。这个命题大了,依娃只能暂时搁在这里,以后有时间再说。 2007-9-8 03:37下午 关于这个铁工厂,现在已经改制为私人企业性质的公司。解构已经完成,正在重构中,最新进展待续。 东门誌关于铁工厂的部分暂时到此,明天要写理论性较强的三易一体部分,昨晚已经上网查了许多关于三大奇书的网页,而且今天下午也已经写出了诗志化的三易,何不趁此继续写写关于这个“红壳操作系统”(RedShell Opration System)的中国古典力量部分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