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时报:全球新冠开始神秘大撤退!专家也不解
2021年10月08日 10:31:28
来源:经济学教授V
0人参与0评论
《新冠,正在撤退》!
这是纽约时报刊发于10月5日的独家报道,标题令人振奋。
纽约时报报道显示,过去一个月,美国新增病例数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具体原因尚不清楚,同时也不能保证病例数将在未来持续下降。但结合现阶段的转折点,以及其持续时长来看,全球医学界已开始关注这一特殊变化。

图源:纽约时报
自今年9月1日以来,美国每日新增病例数量显著下降了35%。而自8月底以来,全球范围内的病例数也显著下降了30%以上。上周,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的埃里克·托波尔(Eric Topol)博士写道:“这是数月来所观察到的特别良好的情况。”
目前,各国专家也不清楚染疫人数为何急剧下降,不过其中的确存在一种神秘的“两个月的循环周期”:即升温2个月后接着衰退2个月,但专家强调这不代表疫情就此终结。
此外,根据Worldometer统计,若自8月19日疫情高峰起算,单日新增人数一度达74.6万人,但10月4日单日新增人数已降至34.5万人,下降幅度超过53%。

图源:纽约时报
对于上述的2个月神秘周期,许多人猜测可能和季节性或是社交距离政策有关,不过纽约时报指出,2个月周期在各个季节都发生过,甚至在人们没有严格遵守社交距离政策的时候也出现过。
因此最符合常理的解释是病毒的生物性,结合了人类的社交行为。例如:不同的变异毒株特易传染特定的人类族群,当这些脆弱族群都已经感染过后,病毒自然就消退了。另外,也可能是每一种变异株需要2个月的时间,才能在一般大小的社区中传播。
纽约时报认为,隔离封锁措施的确发挥了作用,因为一旦疫情数量开始飙升,人们就会变得愈发谨慎。但明尼苏达大学流行病学家欧斯特荷姆(Michael Osterholm)认为,保持社交距离其实不如我们以为的那么重要,因为目前数百万美国儿童已经返校上课,近期的确诊人数却仍持续下降。
只是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两个月的神秘周期一直在不断循环,而且这在全球的数字中是显然可见的。今年,美国病例数目从2月底到4月底上升,然后下降到6月底。紧接着,又在8月底再次上升,此后一直处于下降趋势。
不仅如此,更鼓舞人心的消息是,新冠重症病例也在不断下降。自9月1日以来,因新冠住院的美国患者下降了约25%。而自9月20日以来,每日死亡人数也已经下降了10%。这是自初夏以来,美国疫情死亡人数的首次持续下降。

图源:纽约时报
“最后一波大浪潮”?
如今,科学家对这种神秘周期存有太多疑问,甚至希望以此解开新冠之谜。
然而纽约时报强调,新冠病毒的两个月周期并不是什么铁定的科学规律,因为目前世界各地也存在很多例外。
例如,英国过去两个月的病例数量并没有持续下降,而是显得起伏不定。此外,随着美国寒冷天气的到来,人们将不断增加室内活动,届时是否会导致秋冬病例激增也未可知。因此,新冠大流行的发展仍然存在高度不确定性。

图源:纽约时报
但这种不确定性也许暗示着,人们的未来会变得很乐观,因为越来越多的民众已接种至少一剂疫苗。此外,纽约时报称目前有一半的美国人或已感染新冠病毒,这甚至赋予了他们一些自然免疫力。
最终,只要人们的免疫系统进化得足够完善,像Delta那样具有破坏性的新一波疫情几乎永远不可能发生。
不过,许多科学家认为,新冠病毒也不会很快消失,它将循环往复多年。但疫苗可以将新冠转变为一种可控制的疾病,致使其与流感或普通感冒没有太大区别。
纽约时报落尾处写道:无论今秋人们会迎来什么,可以肯定的是,疫情最严重的阶段已经过去。
[责任编辑:沙琼 PSY289]
转载请注明:《289-美国纽约时报:全球新冠开始神秘大撤退!专家也不解》
华南理工大学又放大招!持证防脱,强根健发,从“根”拯救头发
2021年10月08日 01:38:40
来源:凰家尚品
资讯 > 大陆 > 正文
站内
北京证券交易所设立
新影像·国庆特辑丨那些年,国人一起追过的时代偶像——时传祥
2021年10月08日 20:14:54
来源:央视新闻
154人参与5评论
Picture-in-PicturePauseCurrent Time 1:40/
Duration 7:17FullscreenMute
自动播放
1965年第8号《新闻简报》生动记录了上世纪60年代北京流行的一股热潮——义务掏粪热。被人们争相学习的模范叫时传祥,这名普通的掏粪工人,成为了当时全国闻名的“劳动明星”。
过去的北京没有完备的卫生排污系统,粪便全靠人力清理和运输。时传祥这个出生于贫苦人家的孩子,14岁时因为山东老家闹灾一路逃荒来到北京,为了活命干上了掏粪这一行。新中国成立后,时传祥成为北京市崇文区一名光荣的环卫工人。他把对人民当家作主的热爱,转化为更加努力的劳动。
“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这位新中国最普通的劳动者,是如何用踏踏实实的劳动,赢得了全社会最大的尊重?
16:27 2021/10/9
要闻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中华民族血液中没有称王称霸的基因背叛祖国的人从来没有好下场
退伍老兵的博物馆那些年,国人一起追过的时代偶像——时传祥
刘鹤与美贸易代表戴琪视频通话 讨论了3个方面的问题
看云南,生物多样性、文化多元性之花尽情绽放
如何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数据看十一 国内出游人次达5.15亿
红网:“暖农村大龄男被窝工程”很有必要湖南湘阴官方回应争议
凤凰独家|秦刚回应中美经济“再挂钩”:先理一理哪些方面被脱钩了
秦刚讽刺美国CIA:天天这样搞内卷累不累啊?
诋毁贬损英烈,法律不容宽恕
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喜欢中国人热情稳健的风格
美国两艘退役航母卖了两美分(图)
美国核潜艇在南海碰撞后抵达关岛 当地媒体发现一个细节
清华学者解读东北限电:暴露我国低碳转型能力的三个薄弱处
1
中方就取消加征关税与美交涉500万热
2
全国降温进程图出炉484万热
3
“暖农村大龄男被窝工程”引热议478万热
4
中纪委:让侮辱英烈者付出应有代价470万热
5
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后首次与阿塔会晤460万
6
台风登陆海南:暴雨下市民艰难行走445万
7
浙江发现36家茶百道问题门店437万新
8
被悬赏的前山西首富李兆会生死败局430万
9
绵阳通报4天参团游未见九寨沟大门420万
10
国务院施招纠正一刀切停产限产410万
21:13 2021/10/9
要闻
盛世如愿!今日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习近平的这些话,铿锵有力!专题片《共同的家园》第一集:守护
退伍老兵的博物馆那些年,国人一起追过的时代偶像——时传祥
刘鹤与美贸易代表戴琪视频通话 讨论了3个方面的问题
美将允许接种国药和科兴疫苗者入境
中国公民在韩感染新冠去世 驻韩使馆表示哀悼
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喜欢中国人热情稳健的风格
政能亮丨“一刀切”停产或“运动式”减碳可休矣
美国两艘退役航母卖了两美分(图)
凤凰独家|秦刚回应中美经济“再挂钩”:先理一理哪些方面被脱钩了
秦刚讽刺美国中情局:天天这样搞内卷累不累啊?
特朗普想扣留国会冲击事件档案 白宫:他没这个特权
伊朗首任总统在法国去世
美国核潜艇在南海碰撞后抵达关岛 当地媒体发现一个细节
航天材料做黑科技被子?!自动调节被窝温度,盖它一夜不冻不燥
清华学者解读东北限电:暴露低碳转型能力的三个薄弱处
宇航服面料做的“隐形护甲”,薄至0.2mm抗寒冬,膝盖暖呼呼
暖新闻 |男子不戴头盔骑车摔倒失去意识 女医护顶着满头染发剂急救
1
中方巡逻遇印方阻拦 官兵坚决反制491万热
2
全国降温进程图出炉488万热
3
秦刚讽刺CIA设立中国任务中心478万
4
国台办:民进党有何颜面谈辛亥革命467万
5
津巴布韦金矿爆炸6名中国公民丧生459万
6
山西一村民50多头猪被落石砸死446万
7
房车为什么这么贵434万新
8
被悬赏的前山西首富李兆会生死败局430万
9
青年导演蒋春亮去世411万新
10
官方回应救援队赴山西被收过路费410万
8:48 2021/10/10
要闻
发生在110年前的这场革命,留给今天怎样的启示?
习近平:发扬辛亥革命先驱伟大精神网络安全有多重要?
这些数字,见证110年前一场巨变
东湖评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共襄民族振兴大业
西方炒作港人“移民潮”,林郑月娥表态
中国边防部队巡逻途中遭印方阻拦 中方当场反制
山西暴雨90小时:河水决堤、万人转移、山体滑坡(图)
浙江丽水:没有稳定收入是农村适龄男青年未婚最主要原因
美驻德外交人员遭声波武器袭击?美方:或通过手机等终端发起攻击
美撞击受损核潜艇已抵达关岛 媒体披露美军曾故意拖延公布撞击消息
多名中国留学生入境洛杉矶遭盘问、恐吓 有人被遣返回国
马克龙:将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废除死刑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之女确诊新冠
印度交通部长:特斯拉应在印度建厂生产 而非在印度卖“中国制造”
航天材料做黑科技被子?!自动调节被窝温度,盖它一夜不冻不燥
《长津湖》剧组该捐票房?可以鼓励,不必裹挟
宇航服面料做的“隐形护甲”,薄至0.2mm抗寒冬,膝盖暖呼呼
暖新闻 |男子骑车摔倒失去意识 女医护顶着满头染发剂急救
1
气象专家解读山西暴雨495万
2
广州警方通报网友称疑遭恶意扎针489万热
3
重庆日军雕塑遭扇耳光 官方回应476万热
4
全国降温进程图出炉462万热
5
官方回应救援队赴山西被收过路费455万
6
中方巡逻遇印方阻拦 官兵坚决反制450万热
7
茶百道回应食品安全问题438万
8
北大一博导因第一学历遭嫌弃423万热
9
C罗破门创纪录 葡萄牙热身赛取胜411万
10
6中国人在津巴布韦遇难 使馆哀悼40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