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市住建局获悉,2020年成都轨道交通在建15个项目,建设里程约389公里。既要保障地铁施工进度,又要确保防疫措施到位、安全生产作业,成都的在建地铁项目如何做?记者从市轨道办获悉,地铁9号线孵化园站、18号线锦城广场站是先期“量身打造”的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复工试点工地, 轨道交通建设项目首批4个项目7个工点已全部达标复工。
2月13日,红星新闻记者走进试点工地地铁9号线孵化园站,对这一复工项目进行了探访。
9号线复工现场
三辆大巴专门接送工人
每天至少两次测量体温
在地铁九号线孵化园站的施工现场,中铁五局成都轨道交通9号线1期工程土建1标项目部项目经理粟盈盈指着桌上的4个文件夹表示,所有的员工都会建立档案,确保一人一档,记录个人信息以及健康状况等。另外还有员工的防疫教育培训记录。
作为首批复工站点的成都轨道交通9号线一期工程孵化园站,这一项目已于2月7日通过复工审核,被批准正式复工。在施工现场,工人们正戴着口罩忙碌地作业。粟盈盈说,目前项目正在开展站点出入口主体结构的施工。
9号线复工现场
据他介绍,目前项目复工岗位上共有管理人员54人、劳务工人129人,监理5人,并准备了防疫物资口罩2291个,水银温度计20支,84消毒液105.8kg,酒精675L,洗手液12瓶等,物资能够满足现场一周施工所用材料。
除了摸排全体工作人员、建立人员的健康卡和台账、设置专人专岗和专项资金专门负责防疫,据他表示,项目还封闭式管理,每天都所有进出人员两次测量体温。
工人台账和健康卡
工人在进场前进行体温测试、登记,还配备了口罩、头罩防护
此外,由于工人所居住的项目部休息区与施工工地现场有两三公里的间隔,项目部还特意包下了三辆大巴车每日接送工人往返,不允许工人自行前往。
工人吃饭间隔两米
应急车24小时待命
“现在我们对工人用餐要求也非常严格”,粟盈盈告诉记者,在施工期间,每天中午会有专车送饭到工地,工人们用餐必须间隔至少两米。晚上回到生活区后,工人则是去食堂打饭,但打饭排队也需要间隔一米。
在项目部的生活区,记者看到,原本的医疗室被改造成为3间隔离房间,以供临时出现发热等情况的人员进行暂时隔离,隔离房内还有空调、沙发、床,以及书籍等。
隔离间
不仅有空调、书籍还配备了wifi
那么,一旦发生应急情况怎么办?粟盈盈告诉记者,项目部专门准备了一辆应急车,并培训了一名专职司机,随时待命应急。但凡出现需要送诊的情况,司机和车辆即刻出发将人送到最近的指定医院,“我们前期已经跟定点医院进行了衔接”。他表示,一旦诊断结果出现疑似或确诊情况,工地立即内部停工隔离,并全面排查和消杀。
应急车
日常消毒
9号线全长69.5千米
共设车站36座
记者了解到,成都轨道交通9号线为三环、绕城之间的全地下环线,线路长约69.5千米,共设车站36座。根据线网规划9号线为成都市市域快线的疏解环,主要作用是增强外围放射线的周转能力。
9号线一期工程范围从三色路站(含)至黄田坝站(含),线路长约22.18千米,设地下车站13座,其中换乘站11座,最大站间距2791米,最小站间距667米,平均站间距1785米。
成都地铁9号线线路图
轨道交通首批4个项目7个工点
全部达标复工
据成都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轨道交通建设项目首批4个项目7个工点已全部达标复工。这些首批工点包括了6号线梁家巷站、西南交大站、三官堂站、陆肖站,8号线倪家桥站,9号线孵化园站、18号线锦城广场站等。
记者在工人休息区发现入场前也需要进行必要的体温检测
据成都轨道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阶段复工采取的措施,首先是要扎实做好民工返蓉准备工作,要求项目必须具备复工条件后,再行通知劳务工人返蓉。还要继续加强人员信息排查,确保信息全覆盖,并可追溯根源,
此外,还要确保材料供应,包括项目建设材料,也包括防疫物资。他表示,轨道集团一直在想办法拓展防疫物资采购的渠道,包括海外采购等,以确保疫情防控期间,生产与防疫都能够得到保障。
红星新闻记者 王垚 摄影记者 缪睿哲
转载请注明:《成都地铁9号线复工现场:工人用餐间隔两米》